我校组织师生收看
“智慧使用手机 畅享美好生活”
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
为积极响应中共河南省委教育工委办公室和河南省教育厅的号召,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智慧使用手机,我校于2025年2月26日19:00组织师生准时收看了“智慧使用手机 畅享美好生活”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
此次公开课内容丰富全面,从智能手机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到过度依赖手机的形成机制及危害,再到智慧使用手机的策略方法,都进行了深入讲解,还通过榜样引领,激励学生合理利用科技。同学们认真观看,不少人边看边做笔记。
学校高度重视此次活动,提前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确保学生知晓并准时参与。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意识到了合理使用手机的重要性。后续,学校也将继续关注学生手机使用情况,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各学院组织观看情况

辅导员学习心得
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学院
辅导员朱晓淳

观看“智慧使用手机,畅想美好生活”心理健康公开课后,我深刻体会到在数字化浪潮中,辅导员不仅是学生成长的护航者,更应成为他们“数字生存”的启蒙导师。课程中展示的“数字花园管理法则”让我耳目一新——通过“播种”“修剪”“灌溉”的生态隐喻,将冰冷的科技互动转化为滋养心灵的成长路径。视频里那位用“手机使用四象限法”平衡学业的案例生动证明:工具本无善恶,关键在于使用者能否构建清醒的“数字主权意识”。
这让我重新审视教育工作的着力点:与其焦虑于“屏幕争夺战”,不如教会学生建立“数字节律”。正如专家强调的“第三空间”理论,我们应引导青年在虚拟与现实间架设桥梁,让短视频成为文化探索的窗口,使社交平台化作情感联结的纽带。当看到学生将“碎片化阅读”转化为“主题式知识树”时,我顿悟教育的本质是唤醒主体自觉——让科技为生命赋能,而非让算法解构专注力。这场讲座犹如迷雾中的航海图,提醒我们以智慧驾驭数字洪流,在虚实共生中守护人性的温度,让每个年轻生命既能畅享科技便利,亦能葆有触摸真实的热情。毕竟,真正的美好生活不在滤镜修饰的云端,而在指尖可触的烟火人间。
辅导员陈冲

观看完这次心理健康公开课,我收获颇丰。它让我深刻认识到智慧使用手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为我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和行动指南。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时刻保持警惕,合理控制手机使用时间,积极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兴趣爱好,努力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让手机成为我实现梦想、创造美好生活的得力工具。尤其是作为辅导员,我也会带领学生认识到这个问题,一起行动起来,智慧使用手机,畅享美好生活。
辅导员丁雨佳

通过对心理健康的深入学习,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认知和感悟。
我深刻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于个人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没有心理疾病,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包括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强大的心理韧性、清晰的自我认知等。拥有健康的心理能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我明白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帮助个体,更是对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重要影响。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心理健康,传播心理健康知识,营造一个关爱和支持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辅导员马春景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手机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次心理健康公开课,犹如一场及时雨,为身处数字洪流中的我们指明了方向。
这堂公开课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以生动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揭示了过度使用手机对心理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焦虑、抑郁、注意力涣散、人际关系疏离……一个个触目惊心的现实案例,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手机是一把双刃剑,唯有智慧使用,才能让它成为提升生活品质的工具,而非吞噬心灵的深渊。
课程还为我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设定手机使用时间、培养线下兴趣爱好、加强面对面交流……这些方法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只有主动掌控手机,而非被手机掌控,才能在数字时代守护心灵的绿洲,享受真正的美好生活。
这堂公开课不仅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更是一次行动的号角。作为高校辅导员,我深感责任重大,我将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手机使用观念,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让科技为青春赋能,让心灵在数字时代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