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系
 首页  系部简介  系部要闻  系部风采  样板支部  教学工作  学生工作  招生就业  创新创业 
 
您的位置: 首页>>系部要闻>>正文
【礼赞宪法】宪法知识跟我学
2022-12-04 14:27   审核人: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公民权利的根本法律保障,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统一的基石。宪法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国家宪法日”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而设立的节日。在迎来我国第八个国家宪法日、第四个“宪法宣传周”之际,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宪法知识吧!

一、宪法的意义

0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确立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调整国家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长治久安。

02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规定相抵触。

03

宪法保障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04

宪法促进了我国人权事业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确认和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

01

人民主权原则。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宪法通过确认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强调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02

人权保障原则。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力,都是最重要的人权。同时还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规定为一项基本原则,体现了对人权保障更加重视。

03

法治原则。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04

民主集中制原则。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国家权力统一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05

权力监督和制约原则。国家权力的各部门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制,以保障公民权力。

三、宪法的发展历程

01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了国家性质和政权性质、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政策等内容。

02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和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等内容。

03

1975年1月和1978年3月,分别在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和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通过两部宪法。

04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宪法,是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等,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宪法。

四、宪法与我们的关系

01

出生:《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第四十九条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02

上学:《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03

成年:《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第四十九条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04

工作:《宪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第四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第五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05

结婚:《宪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婚姻受国家的保护,禁止破坏婚姻自由。

06

退休:《宪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退休制度。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第四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关闭窗口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医学系  地址: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大学路148号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电话:0395-2967308  邮编:46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