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机构简介  教务管理  教材实践  教学研究  党政建设  四风建设  安全建设  语言文字 
 
     
 
 
最新消息 · 漯河医专2023版人才培养方案-01临床医学专业    2023/10/11      ·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0级)    2022/05/08      ·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医特色护理)    2022/05/07      ·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2修订)    2022/05/07      ·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2/05/07
站内搜索:
 
     
 
  图片新闻  
 
 
  中心概括    
 

  漯河医专教务处成立于2004年,下设教学管理科、教学研究科、教材科三个科室,主要负责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为学生的选课与成绩管理、教学质量评价、学科建设与教学研究、教学评奖、教材建设等提供服务。各科联系电话:教管科(0395-2964171)教研科(0395-2964504)教材科(0395-2964512)

 
 
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研究>>教育理论>>正文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0级)
2022-05-08 09:34   审核人:   (点击: )

 

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2020级)

      期: 2020.6.30

      期: 2021.4.30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1

二、入学要求 1

三、修业年限 1

四、职业面向 1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1

(一)培养目标 1

(二)培养规格 2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3

(一)公共基础课程 3

(二)专业(技能)课程 10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详见附表1、附表2) 18

八、实施保障 19

(一)师资队伍 19

(二)教学设施 19

(三)教学资源 20

(四) 教学方法 21

(五)学习评价 21

(六)质量管理 21

九、毕业要求 22

十、附录 22

附表1 三年制专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必修课教学进程表 23

附表2 三年制专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专业拓展课程教学进程表 24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医学检验技术

专业代码:520501

二、入学要求

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

三、修业年限

三年

四、职业面向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致力于培养面向城乡基层公共卫生检验检疫服务的技术人员,从事临床医疗基本的检验检疫工作,具体见表1。

1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职业面向表

所属专业大类

(代码)

所属专业类

(代码)

对应行业

主要职业类别

主要岗位类别

职业(执业)资格证书

医药卫生大类(52)

医学技术类(5205)

卫生

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临床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检验检疫服务

1.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资格证书;

2.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卫生检验检疫师、消毒员、检验员)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立志为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务,掌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临床检验操作技能和创新精神,能在各级各类医疗、保健等卫生服务单位从事医学检验、输血检验、医药卫生及相关实验室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目标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学习、运动和饮食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2.知识目标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相关知识;

3)掌握医学检验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临床医学知识;

4)掌握临床检测标本的采集、分离和保存的原则及方法,常用检测项目的技术规程、原理及临床意义;

5)掌握实验室质量控制、结果分析与判断的基本要求;

6)掌握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掌握日常检验医疗废物的处理和消毒知识;

7)熟悉医学检验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设备工作原理。

3.能力目标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能够规范地进行常用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血液检验等检验项目,具备一定的实验室质量控制及管理能力;

4)能够正确使用和维护常用仪器设备;

5)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维护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部分,均涵盖有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设置分类表见表2。

                        2 课程设置分类表

课程类型

门数

学分

学时数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公共基础课程

12

33.5

630

282

336

专业基础课程

11

34.5

572

470

102

专业核心课程

9

37.5

614

372

242

实践性教学

34

1020

1020

合计

32

138.5

2836

1124

1700

(一)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并涵盖有实践教学环节。

必修课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军事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劳动教育等课程。

选修课包括优秀传统文化模块、健康与保健模块、职业素养提升模块、人文与艺术模块、创新创业模块等五大模块,其中优秀传统文化模块和人文与艺术模块为限选模块。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军事训练、实验、实训等。军事训练包括军训和军事理论教育,在新生入学后进行。通过军训和军事理论教育,使学生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国防意识;实验、实训在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开展完成,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进行技能训练,使其掌握从事检验工作及相关领域工作所必备的技能,同时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

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见表3:

3-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类型

必修课

学时

48

学分

3

开设学期

第一学期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目标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为基本内容,在理论与实际的的结合上,对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予以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回答,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使大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主要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做人的基本素质(如理想信念、创新精神、敬业精神、人格品质和心理素质等)内容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理论和法律基本理论知识。

教学要求

通过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和法制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3-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类型

必修课

学时

64

学分

4

开设学期

第二学期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历程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课程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坚持党的领导,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等内容

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帮助大学生树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3《形势与政策》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

形势与政策

课程类型

必修课

学时

64

学分

4

开设学期

第一、二、三、四学期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较为全面系统地掌握认识形势与政策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学会正确的形势与政策分析方法,掌握正确理解政策的途径;引导和帮助学生对国内外重大事件、社会热点和难点等问题进行思考,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形成正确的政治观。

课程主要内容

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内容主要根据教育部下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围绕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以及结合社会实际情况和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来确定。

教学要求

通过结合实际教学与国际国内热点和焦点形势的分析与学习,帮助大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使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把理论渗透到实践中,指导自己的行为。

3-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

大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

课程类型

必修课

学时

8

学分

0.5

开设学期

第二学期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了解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掌握一定心理健康知识和实际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和方法。

课程主要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涉及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心理咨询和团体咨询的基本知识。

教学要求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学习,使大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自我认知,树立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能够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整或寻求帮助,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并适应社会的生活状态。

3-5《创业指导》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

创业指导

课程类型

必修课

学时

8

学分

0.5

开设学期

第二学期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

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

创业指导这门课主要介绍就业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

理论,相关劳动合同和法律知识、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创业的法 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教学要求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案例研讨、知识点讲解与自学相结合,突出重点;强化生动性,娓娓展开,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益,为大学生踏实创业的第一步提供必要的知识与帮助。

3-6 《劳动教育》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

劳动教育

课程类型

必修课

学时

18

学分

1

开设学期

第三、四学期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劳动岗位的任务、掌握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学会独立完成任务,增强团队协作和自我管理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

主要通过影像和讲义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劳动工具的使用、维护和维修;团队合作及礼仪常识以及职业道德的内涵。

教学要求

通过演示、示范、讲解,使学生掌握劳动岗位的劳动内容与安全要求。按照岗位分组进行劳动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认真的工作态度,使学生形成职业意识和爱岗敬业的职业态度。

3-7《就业、职业规划》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

就业职业规划

课程类型

必修课

学时

12

学分

1

开设学期

第一学期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做好就业导向的心理准备,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升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规划自身职业发展。

课程主要内容

按照教育部下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文件精神,内容基本上涵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新的就业观念、就业创业政策、职业发展和创新创业教育等模块。

教学要求

自我认知、职业定位和职业修养与道德等基本知识紧密结合当下就业环境与就业形势,保证大学生能科学合理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同时突出课程的实践性与互动性,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突出学生主体性,积极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3-8《体育》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

体育

课程类型

必修课

学时

108

学分

6

开设学期

第一、二、三学期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提高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增强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德育目标: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课程主要内容

体育课程主要涉及基本的体育理论以及田径、球类、健美操、武术等项目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

教学要求

遵守体育教学原则,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连贯性。突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采用多种练习方法,难易结合,有益健康的教学手段。并与卫生保健工作紧密结合,使大学生掌握必要的卫生保健知识以及会科学的锻炼身体。

3-9《医学信息技术》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

医学信息技术

课程类型

必修课

学时

48

学分

3

开设学期

第一学期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内涵建设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感受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能够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处理医药信息及信息管理、能够运用新技术进行远程医疗等。

课程主要内容

医学信息技术覆盖21世纪医药创新人才必备的计算机与信息 技术结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windows XP 操作系统、 Microsoft Office 套装软件、常用多媒体应用软件 Flash、 Photoshop 及 Dreamweaver;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技术及医学网络资源利用;医学影像技术、医院信息系统和医药数据发掘等前沿技术。

教学要求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内容,注意启发大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讨论与互动学习,提高大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临床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注意强化职业意识,培养实事求是的学风与作风,正确掌握并完成实操的各项任务。

 

3-10《军事理论与实践》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

军事理论与实践

课程类型

必修课

学时

148

学分

4

开设学期

第一学期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掌握解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 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的目的。

课程主要内容

该课程内容有关军队和战争的概念、范畴、原理、原则等的体系,包括中国国防、军事思想、世界军事、军事高科技、高技术 战争、综合训练等内容。

教学要求

组织军事讲座、讨论以及各种军事教育活动,使学生掌握最新的军事理论知识。突出德育和素质教育在课程中的地位,不断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和爱国意识,为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保卫者服务。

3-11《大学英语》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

大学英语

课程类型

必修课

学时

60

学分

4

开设学期

第一、二学期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掌握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课程主要内容

该课程内容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教学要求

通过英语语言知识、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等学习,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综合应用能力和技能。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额原则,适应立体化、网络化、个性化英语学习的需要。

(二)专业(技能)课程

专业(技能)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拓展课程,并涵盖有关实践教学环节。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医学统计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临床检验仪器学、人体解剖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寄生虫学检验、临床检验基础、生物化学检验、血液学检验、临床输血检验技术、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等。

专业拓展课程包括实验室技术、病理检验技术、卫生检验技术三个方向模块。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见习、实习和社会实践等。见习安排在第四学期后3周,主要在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和第三方检验机构完成:学生完成在校2年的学习后,在医院完成8个月的行业实习,将校内的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进一步熟悉检验工作环境、检验领域的技术进展,为毕业后工作打下实践基础。

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见表4:

4-1《人体解剖组织胚胎学》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

人体解剖

组织胚胎学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学时

72

学分

4

开设学期

第一学期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全面、系统地掌握人体各系统中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及其发生发展的基本专业知识,为学习后续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奠定良好基础,为逐渐成长为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临床检验医生奠定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器官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及其发生发展的科学,是医学检验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本课程涵盖了人体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九大部分。

教学要求

观察和研究人体的结构,运用进化发展的观点,形态和机能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使学生真正掌握人体各系统中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及其发生发展的专业知识。

4-2《无机化学》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

无机化学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学时

32

学分

2

开设学期

第一学期

考核方式

考试

课程目标

通过对无机化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从事医学检验技术必需的无机化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医学检验技术中的实际问题,为学习后续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

无机化学是对所有元素(除去碳氢化合物和其大多数衍生物外)及其有关的无机化合物的性质、组成、结构、反应进行实验研究和理论解释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涵盖了物质结构理论、溶液和胶体溶液、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和电极电势、配位化合物六大部分。

教学要求

采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手段,多开展自学与讨论,使学生掌握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等医学检验工作必须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训练和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大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4-3《有机化学》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

有机化学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学时

48

学分

3

开设学期

第一学期

考核方式

考试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大纲范围内的有机化学内容有比较系统和比较全面的了解,认识有机物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熟悉各类有机物的相互转化及其规律。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有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及今后从事科研、教学、生产和开发工作建立比较牢固的有机化学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介绍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各类官能团的特性,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重排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各种类型有机反应的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及其影响因素、应用范围;简单的有机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分离鉴定;有机结构理论,重要的反应机理,尤其是各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反应性关系;有机分子的立体化学基本概念,以及与医学检验有关的天然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教学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性质实验、基本操作(单元操作)实验、合成制备实验、设计性实验四大部分组成。它能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学过的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让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掌握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提纯及鉴定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要求

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结合医学检验岗位需求,重点讲授各类烃的命名、结构和性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训练和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4-4《分析化学》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

分析化学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学时

50

学分

3

开设学期

第二学期

考核方式

考试

课程目标

通过对分析化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从事医学检验技术必需的分析化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医学检验技术中的实际问题,为学习后续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掌握分析化学理论及实验等相关知识,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概念;熟悉化学分析的各种化学计量方法以及滴定分析方法学等基本理论,以及这些理论在医学临床检验中的相关应用;熟悉仪器分析中的电化学分析,光学分析等理论知识;能够进行各种滴定分析及具有进行相关误差数据处理能力;具有使用常见的分析仪器,能够应用其对待测组分进行初步的定性及定量分析;初步具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实践中临床检验分析奠定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人们获得物质组成、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有关理论和技术的一门科学。其主要任务是鉴定物质化学组成、测定物质组分的相对含量以及确定物质的化学结构。本课程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应用性很强,是检验专业第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检验专业后续的化学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对检验应用性人才的整体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的培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定量分析误差与分析数据处理、滴定分析基础知识与基本实验技术、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电化学分析与检测技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与检测技术等。

教学要求

采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手段,多开展自学与讨论,,使学生掌握化学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训练学生正确的化学分析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4-5《生理学》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

生理学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学时

50

学分

3

开设学期

第二学期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重要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及内在机制;理解各项功能活动的调节机制;为其他医学基础课、临床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

生理学是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它是研究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的任务是研究构成人体各个系统的器官和细胞的正常活动过程,特别是各个器官、细胞功能表现的内部机制,不同细胞、器官、系统之间的互相联系和相互作用,并阐明人体作为一个整体,其各部分的功能活动是如何相互协调、相互制约,从而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过程。

本课程包括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包括绪论和细胞的基本功能,各论包括血液、循环、呼吸、消化与吸收、代谢与体温、肾的排泄、感觉、神经、内分泌和生殖。

教学要求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加深学生对生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深化课程的创新与改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后续的基础和医学检验课程学习打下基础,也为学生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打下基础。

4-6《生物化学》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

生物化学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学时

68

学分

4

开设学期

第二学期

考核方式

考试

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能够基本掌握人体的化学组成、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的基本规律、遗传信息的传递;理解基因表达及其调控机理;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血液生化和肝脏生化的基本内容;了解本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为检验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以后从事医药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层面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物质以及化学变化的学科,课程分为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基因信息传递、专题生化4个板块,共计12章。

教学要求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知道本课程在医学检验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生要掌握最基本的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了解最新技术,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与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

4-7《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学时

68

学分

4

开设学期

第二学期

考核方式

考试

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全面、系统地掌握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基本专业知识,具备检验医师基本素质,能应用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对常见细菌性、病毒性、免疫性疾病做出准确诊断,并为学生的继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是研究病原生物与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医学基础课程,由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两部分构成。该课程是检验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本课程系统的解释了病原生物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规律及与机体相互作用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后续检验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教学要求

注重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并重,紧密联系医学检验岗位工作需求,使学生掌握机体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和相关概念,掌握常见的病原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和微生物学检查方法。使学生了解到人类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机理与规律,掌握基本的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为后期微生物检验课程学习、医学检验岗位工作和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4-8《临床检验基础》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

临床检验基础

课程类型

专业核心课

学时

86

学分

5

开设学期

第三学期

考核方式

考试

课程目标

掌握血液、尿液、粪便、脑脊液等体液的常规检查方法,血液、尿液、粪便标本的采集及前处理;熟悉血液、尿液、粪便、脑脊液等体液自动化工作站的使用方法,质量控制的规则及相关要求,废弃医疗废物的处理方法;了解临床检验常用自动化分析仪的工作原理、检验技术的新方法、新进展。能正确采集血液、尿液、粪便标本,能顺利完成血液、尿液、粪便、分泌物、脑脊液、浆膜腔积液等各种体液标本的常规检验,能熟练使用血细胞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等自动化仪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工作作风、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具备独立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

课程内容以临床常规检验为主线,将教学内容序化为“血液检验基本技术、血栓与止血、尿液检验、粪便检验、体液和细胞检查”五大模块,十四个检验项目和五十个工作任务。

教学要求

按照医院实际工作过程安排教学过程,突出临床检验岗位目标,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采用“理论-实训-临床见习”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而形成职业能力,从医德、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达到教学目的,满足临床检验工作中对常规检验的基本需求。

4-9《微生物学检验》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

微生物学检验

课程类型

专业核心课

学时

90

学分

5.5

开设学期

第三学期

考核方式

考试

课程目标

掌握微生物学检验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工作流程,掌握常见致病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和检验程序;熟悉临床常见致病微生物的临床意义、微生物学检验的质量控制;了解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新方法、新进展。能应用医学微生物检验的基础理论,及时、准确地对临床标本做出病原学诊断和抗菌药物敏感性报告,能正确进行生物安全防护。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工作作风、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具备独立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

课程围绕微生物学检验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素养、基本检验能力,按照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项目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分为细菌检验、真菌检验、病毒检验三大模块,模块下设若干项目,根据实际岗位流程,每个项目下设多个任务。共三个模块,十二个项目,四十三个任务。

教学要求

调整、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以就业为导向、岗位为需求、对接行业为核心,强调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专业技能与实践工作任务相结合,培养学生掌握各种临床标本的处理和接种技巧,常见致病菌的分离与鉴定,常规药敏实验方法,基本操作熟练,动作规范,并能自己设计完成一个完整检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拓展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4-10《免疫学检验》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

免疫学检验

课程类型

专业核心课

学时

68

学分

4

开设学期

第三学期

考核方式

考试

课程目标

掌握免疫学检验的基本理论,各检验项目的原理及影响因素,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免疫学检验项目的注意事项、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了解免疫学检验仪器的基本原理,检验方法的临床效能临床评价,临床免疫学检验的新技术、新进展。能正确熟练地操作免疫的基本技术,能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正确审核和发放检验报告,能将免疫学检验结果与临床应用相联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工作作风、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具备独立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

课程内容以免疫学基本原理、免疫学检测技术来解释免疫学现象为主线,将教学内容序化为“免疫学基础、免疫检验技术、临床免疫及检验”三大模块和三十个工作任务。

教学要求

本着“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原则,同时突出培养动手能力、提高实践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按照医院实际工作过程安排教学过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具备系统的免疫学检验知识、扎实的实践操作技能与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能够胜任从事临床免疫学检验工作的需求。

4-11《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

生物化学检验

课程类型

专业核心课

学时

96

学分

6

开设学期

第四学期

考核方式

考试

课程目标

掌握生物化学检验的基本理论,各检验项目的原理及影响因素,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生化分析仪的使用、维护和保养,各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了解各检验项目的精密度和特异度,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新技术、新进展。能正确熟练地操作生物化学检验的基本技术,能熟悉自动化分析仪的基本操作,能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正确审核和发放检验报告,能对失控事件进行初步处理,能将生物化学检验结果与临床应用相联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工作作风、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具备独立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

课程以临床工作为主线,将教学内容简化为“生物化学检验基础知识、临床常见代谢物的检验、器官组织疾病的检验”三大模块,20个工作任务。首先应掌握生物化学检验的内容及发展趋势,其次充分了解临床报告单发放及项目,如何采集合格的生化检验标本、目前临床工作中常用的技术及技术的优缺点、选用仪器的使用及维护、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实验室的方法及如何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最后具体项目内容,主要包括临床常见代谢物的检验和器官组织疾病的检验两大模块:临床常见代谢物的检验和器官组织疾病检验。

教学要求

按照医院实际工作过程安排教学过程,突出医学检验技术岗位目标,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而形成职业能力。

4-12《血液学检验》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

血液学检验

课程类型

专业核心课

学时

96

学分

6

开设学期

第四学期

考核方式

考试

课程目标

掌握血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血细胞的形态及实验室检查;熟悉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了解流式细胞仪在血液学检验中的应用。能正确辨认红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核细胞各阶段细胞,初步具备显微镜检查常见血液病的外周血片及骨髓片的能力,熟练制备血涂片和骨髓涂片及其组织化学染色。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工作作风、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具备独立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

课程内容以临床常见基本血液学检验基本技能为主线,将教学内容序化为“绪论、造血检验、红细胞疾病检验及其应用、白细胞疾病检验及其应用、血栓与止血检验及其应用”五大模块,十四个检验项目和四十个工作任务。

教学要求

按照医院实际工作过程安排教学过程,突出临床检验岗位目标,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采用“理论实训-临床见习”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而形成职业能力,从医德、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达到教学目的,满足临床检验工作中对血液学检验的基本需求。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详见附表1、附表2)

具体时间分配:三学年共计117周,第一至四学期为20周,第一学期教学周包括军事训练2周、入学教育1周、教学16周、考试1周,第二、三学期包含教学18周、考试 1周、社会实践1周,第四学期包括,教学16周、考试1周、见习3周。第三学年包括毕业实习34周、毕业考试2周和毕业教育1周。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现有任课教师4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17人。校级学术带头人1人,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行业兼职教师5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人员21人,其中博士1 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教师具有坚定地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具有扎实的药学相关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积极开展教师培养培训,每五年累计不少于六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专业带头人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内外行业、专业发展,能广泛联系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对医学检验专业人才的需求实际,教学设计、专业研究能力强,组织开展教科研工作能力强。兼职教师主要从医疗机构聘任,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职称,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能承担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

(二)教学设施

1.专业教室条件

教室均配备黑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 WiFi 环境,并具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实训基地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训基地为省高职高专示范性实训基地,使用面积约800余平米,专业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约260余万元。实训室体系完整、结构合理、设施性能先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训基地设有临床检验实训室、微生物检验实训室、生物化学检验实训室、免疫学检验实训室、输血检验实训室等10个与临床工作实际匹配的实训室;拥有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自动化尿液分析仪、全自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时间分辨分析仪、自动化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基因扩增仪等一批先进检验设备,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各种专业技能训练和实验要求。实践教学基地与职业活动环境匹配,有较好的职业素质训导氛围。在基地的管理上进行创新,制订了一系列结合基地实际的管理制度。

3.校外实(见)习、实训基地

在学校三所附属医院建立起融教学、见习和“顶岗”实习为一体的“医学检验教学• 见习•实习”基地。使学生能够检验科真实环境中学习、操作,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在“顶岗”实习前就已具备一定临床检验技术技能和基本素质,可自然、顺利转入“顶岗”实习。

拥有第一、二、三附属医院,市临床检验中心等21所实习就业基地。配备相应数量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严格执行《高等职业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顶岗实习标准》相关要求,保证实习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科学有效地执行,完全满足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临床检验技能训练的需要。

4. 信息化教学设备

具有题库系统、虚拟教学平台、智慧录播系统、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教学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文献资料等,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设施录制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开展线上教学、落实考教分离,提升育人质量。

(三)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思政教材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并报党委会研究通过后方可选用。学校建立有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目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选用的教材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十三五”规划教材。

2.图书馆资源

学校图书馆现有纸质图书89万册,其中医学类图书42.4万册、电子图书29.4万册。各类期刊450余种,报纸50种。中国知网数字化期刊、中国知网博硕论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考试资源系统、万方医学期刊数据库、PubMed英文文献服务系统和数字图书馆等各类数据库11个,各数据库本地存储总量已达40T,完全可以满足我校各医学专业的教学和科研需要。

3.检验专业数字化资源

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虚拟仿真软件平台、数字化教学案例库、数字化教学案例库和试题库数量完全满足教学,教学中使用学习通、课堂派、云课堂对分易、智慧职教等平台。

(四)教学方法

专业平台课程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应突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为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学服务。专业课程教学应体现检验专业特色,考虑学生的特点,围绕岗位工作需要,开展“基础检验、专科检验、拓展方向检验”的教学。应充分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库,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学方法可根据内容采用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情境模拟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理虚实一体教学法等多种形式,并根据课程特点综合安排。教学中应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因材施教。建议多采取小组合作式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运用校内校外实践基地,开展课间见习、集中见习、顶岗实习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以及检验技能综合能力。同时,全程渗透立德树人理念,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

(五)学习评价

核心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拓展课程可借助网络进行线上点名记录、作业布置、课程浏览量以及试卷考核等形式进行形成性考核。其他课程的形成性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平时作业、教学实践活动、阶段测验、技能考核等内容,体现课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岗位实习评价根据实习具体要求实施。

(六)质量管理

1.有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成立有行业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和由系部资深教师组成的二级督导组织。二级督导主要负责对教学工作进行督教、督学、督管,评价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质量,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提出意见,并及时向系(部)、教研室、教师和学生处反馈教学质量(管理)信息。专业建设委员会:主要负责研讨专业办学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其他教学建设项目。

2.制定有专业教学标准、必修课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标准、实训操作标准、实习标准等,利用标准规范人才培养过程,同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推动医院、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做到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对接,

3.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二级督导制度、听课制度、师资培训制度、教学质量检查制度、教学评价制度、教学信息员制度、教研室评价制度等,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规范教学管理,运行中严格执行并不断完善。

4.实行考教分离,严格考试过程管理。利用题库系统智能组合试卷,加

监考、阅卷、成绩等环节管理,废除毕业前清考制度,把好毕业关。积极推行课程考核改革,将课程考核嵌入学生学习过程,采用“1+2+N”考试形式,强化过程考核,分阶段、全方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素质掌握及提升情况进行评价。

九、毕业要求

本专业总学分为155.5学分。毕业最低要求需修满155.5学分,其中必修课要求修满105.5学分,占毕业最低总学分67.84%;实习要求完成34学分,并达到实习相关要求;选修课要求修满16学分,占毕业最低总学分的10.28%;其中公共选修课要求修满10学分,专业选修课程要求修满6学分,学生取得行业认可的有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可折算为相应学分。经审核达到以上学分要求并顺利通过毕业考试,符合毕业资格方可顺利毕业,而对于未取得毕业资格的学生,学校支持在其结业后2年内,通过课程重修来达到毕业要求,申请结业换毕业。

十、附录

附表1 三年制专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必修课教学进程表


附表2 三年制专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专业拓展课程教学进程表

附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终版).doc已下载
关闭窗口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地址:河南省漯河市大学路148号
电话:0395-2964171(教务处教管科)  邮编:46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