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反诈防线 构建平安校园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切实提升师生识骗防骗能力,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在校园内的发生,我校于4月1日联合漯河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在源汇校区3101报告厅举办“筑牢反诈防线,共筑平安校园”专题培训会。漯河市委政法委副书记胡红伟、市公安局反诈中心主任朱春星、漯河市法治协会秘书长叶俊涛,漯河医专安全保卫处处长谢稼祥、依法治校办公室(校行政办)副主任黄欢等出席活动,漯河市公安局特聘金牌反诈讲师苗雨露做专题授课,全校师生代表400余人参与培训,培训会由漯河医专党委委员、副校长代骅主持。


培训过程中,苗雨露围绕“大学生常见诈骗类型解析”这一主题展开深入讲解。他通过大量真实且具有典型性的案例视频,结合互动问答的形式,深入剖析了在高校高发的诈骗案件,如“游戏账号交易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虚假征信诈骗”“兼职刷单”“网上贷款”“婚恋交友”“金融投资类”等,向同学们提出“三不一多”防范原则(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多核实)。此外,苗雨露还从心理学专业角度出发,精准揭示了诈骗分子利用人们“贪心”“恐惧”等心理弱点实施犯罪的狡猾手法,引导师生们在面对各类诱惑和威胁时,保持冷静,建立理性思维模式。

授课过程中,反诈中心民警现场指导师生完成“国家反诈中心”APP实名注册,并演示来电预警、风险查询等核心功能的技术防护原理,推动人防与技防深度融合。

在互动环节,学生们积极踊跃参与,现场气氛热烈。临床医学院学生周书妤表示:“这场培训既有理论高度又贴近生活实际,特别是老师揭秘的AI换脸诈骗新手法,让我们对新型犯罪手段有了更清醒的认知。”大家纷纷表示,不仅自己要将所学的反诈知识牢记于心,还会将这些知识传递给家人朋友,形成“一人受教育,全家共防范”的良好局面。
代骅指出,在数字经济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电信网络诈骗呈现作案手段智能化、侵害对象精准化等新特点。高校作为人员密集且学生社会经验相对不足的场所,极易成为电信诈骗的高发区域,学生群体已然成为诈骗分子的重点侵害目标。当前诈骗犯罪已形成跨境产业链,广大师生既要提升自身防范能力,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不被诈骗分子的花言巧语所迷惑,更要避免因法律意识淡薄而沦为犯罪“工具人”。

代骅强调,校园反诈工作至关重要,必须坚持“预防为主、教育为先”的原则,要积极构建“警校协同、家校联动”的全方位反诈机制,将反诈教育深度融入日常教学体系,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教育模式,这不仅是保障师生切身利益的关键举措,更是维护校园安全稳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漯河医专持续深化“平安校园”建设,通过建立反诈主题宣传月、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组建“校园反诈志愿者”队伍等创新举措,形成“全员参与、全程覆盖、全域防范”的工作格局。此次培训是“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的重要组成部分,后续学校将通过“反诈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实践活动,推动反诈教育从认知层面向行为养成深化,为培养新时代医学人才筑牢安全基石。(黄欢/文、朱裕乐/图)